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域外新闻

宁波市创新推动公共交通换挡升级

文章来源:仁寿公交   发布时间:2014/12/3 8:00:00  

                                                     ( 文章来源: 网络稿 )


  随着宁波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发展,市民出行总量和距离大幅增加,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加剧。宁波2017年要实现国家级公交都市建设目标,通过改革促进发展,通过发展服务民生,积极构建快速、便捷、安全、舒适、文明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出行需求。

  创新管理落实公交优先

  宁波将建立公交都市创建长效机制。在细化目标、建设重点、保障措施、进度安排、组织领导,分解任务和指标,落实责任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宁波争取在规划、建设、用地、路权、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时,加强工作考核,建立创建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提高创建成效。

  在公共交通行业管理创新方面,宁波积极推进,制定出台公交场站建设"五同步"实施细则;研究常规公交经营体制,逐步向集团化区域经营模式发展;推进公交线路经营权竞争机制,结合市区公交区域专营的实际情况,按照"区域专营、适度竞争"的原则,对跨区域公交线路经营权采取招投标方式;参与研究制定公交行业政策性亏损评估和政府补贴的成本规制;深化出租车行业管理手段,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考核机制,逐步形成行业管企业,企业管车辆、司机的机制;逐步减少个体出租车,缩减出租车经营主体,到2017年,市区出租车企业控制在25家以下;深入研究出租车投放、运价调整、服务质量考核以及有偿使用费收取和行业稳定相结合的综合性长效管理机制。

  公共交通服务要持续发展提升,光靠财政补贴行不通,必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宁波为此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创新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建立公共交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建设与运营;争取政策支持,凭借土地和企业固定资产向银行和社会公开融资,综合开发现有场站,进行立体开发,增加企业的租赁、广告、停车等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四车合一"回应群众需求

  在公交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方面,宁波不断完善,并建设"四车合一"的接驳体系,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紧密衔接、互相支持和补充的"四车一体"出行体系。

  力争到2017年,宁波轨道3号线开通;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每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常住人口万人公交车达到17标台;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12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0辆;建成出租汽车服务中心11个,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推进互联互通技术平台统一,加快建设公共交通"四车一卡"支付体系和"四车合一"的综合调度系统。随着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运营、今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出租车电子付费系统逐步建成,统一完善技术标准,加快一卡通在各种运输方式和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按照公交都市创建标准,建设"四车合一"的调度指挥平台,提升城市客运调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服务管理举措,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结合火车南站启用、轨道交通开通、城镇化进程,进一步调整优化公交线网;研究探索符合宁波市情的定制公交;加快车辆更新,发展低碳公交,提高乘坐舒适度,2017年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达到70%和90%;提供多样化的电召服务,积极探索同向载客等措施;继续倡导"行业优先、必须行业优秀"理念,2017年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市民出门300到500米有公交、地铁可乘或有公共自行车可骑,出租车可即时电召,按照"车好乘、乘好车"的目标打造低碳环保、乘坐舒适、服务优质、快捷守时的城市客运。

  用制度培育专业人才

  行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制约和影响着行业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此,宁波加强各层次的业务素质教育,着力培育高效化的管理人员队伍和职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

  首先要提高干部职工管理水平。针对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等新领域,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培训方式,实行专家授课、培训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其次是完善干部职工考核和评价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业单位干部绩效考核,进一步深化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干部职工解决问题和攻坚克难能力。

  同时,打造职业化一线驾驶员队伍。强化从业人员准入管理、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采取道德讲堂、多媒体教学、严格培训考试等方式,加强司机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建立司机诚信考评网上公示制,完善"黑名单"退出淘汰等机制。